“一极引领 四化联动” 济宁高新区柳行街道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
来源: 大众日报      时间:2023-06-28 01:26:42


(资料图)

济宁高新区柳行街道地处济宁市城区东北部,面积约51平方公里,下辖7个社区,11个行政村。作为城乡结合地带,长期面临社会矛盾复杂、群众诉求多样的治理局面。近年来,为完善乡村治理体系,提升乡村治理效能,持续推动治理的精细化、精准化,济宁高新区柳行街道秉承“党建引领、多元联动、数字赋能、为民高效”的服务理念,探索构建“一极引领 四化联动”治理机制,全力打造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柳行样板。

坚持党建领航,建强乡村治理“桥头堡”。牢牢把握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发展极,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建设,点燃乡村治理“红色引擎”。筑牢战斗堡垒,街道党工委下设7个党委,12个党总支,108个党支部,构建“街道党工委—社区党总支—村党支部—网格党小组(村民小组)—党员联系户”五级管理服务架构,培育五星级党支部20个,将党的领导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、各方面。强化队伍建设,突出“头雁”引领,建强现职村党组织书记队伍,印发《柳行街道村党组织书记绩效考核管理办法》,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;街道领导班子成员、第一书记包村联建,现场办公促提升;充实完善村级后备人才库,切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。建好服务阵地,高标准建设“柳行街道幸福邻里党群服务中心”,实现“有困难找中心、要活动到中心、做奉献来中心”的初心宗旨,擦亮“柳心服务,携手前行”党建品牌;规范提升村级党组织活动阵地,新村、许厂村2个村级场所已完成改造升级。巩固党建质效,开展11个村“两委”换届“回头看”,实施“三类村”提档升级计划,补齐软弱涣散村基础短板;组建59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活跃在村居一线,调解促和群众的琐事、杂事、难事。

做实网格化管理,形成乡村治理“新格局”。创新实施“13456”网格工作法,发挥“小网格”大优势,打通基层治理“神经末梢”。一网统筹同频共振,细致划分198个基础网格,背街小巷、门店商铺、公共场所、土地河湖等全部纳入网格管理,网格划分全覆盖、无缝隙;每个网格均配备专兼网格员,做到“一格一人”;构建“网格+安全生产+市场监管+环境保护”等的“多网合一”网格治理体系。三级联动合力共治,按照“定格、定员、定责、定岗”的四定工作原则,做实做细“街道党工委书记(总网格长)—社区书记(网格长)—社区基础网格员”三级网格服务管理体系。四到四访靶向服务,推行对“突发事件、矛盾纠纷、安全隐患、群众诉求”等事件必到现场,对“困难家庭、空巢老人、社区矫正人员、戒毒康复人员”等特殊人群每月必访的“四到四访”工作模式。五团进网群策群力,组建“党员先锋团、人大代表团、志愿服务团、物业帮办团、社工义工团”五大团队,定期下沉网格,帮助解决网内事务。六项制度保驾护航,建立“网格事项准入制度、联动巡查制度、联席会商制度、网格工作考评制度、业务培训制度、帮办代办制度”等六项制度,引导网格员守诺践诺在网格、作用发挥在网格。

聚焦精细化服务,奏响乡村治理“最强音”。以多元服务为突破口,以群众自治为源动力,把乡村治理扎根于群众之中,不断凝聚乡村治理向心力。推出“柳小妹、行小哥”为民服务品牌,招聘231名专职网格员(社工)组成“柳小妹”团队,吸纳综合执法、市场监管、警务、电力、热力等多方力量组成“行小哥”团队,在网格内“亮身份、亮职责”,开展巡查走访,落实“未诉先办、接诉即办、马上就办”工作机制,为群众提供“保姆式”服务。创建“柳心人、益起来”公益服务品牌,由社会组织、爱心企业、五老团队等组成公益服务团队,实行“1+1+3+N”品牌运行机制;开创“柳新驿站”服务空间,为外卖骑手、快递小哥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“休息充电”“权益保障”等服务的同时,发挥他们走街串巷、贴近群众的职业优势,当好社情民意“收集员”、服务群众“志愿者”,带服务进乡村,形成治理合力。做优民生兜底服务,2022年度,发放城乡低保金76.5万元、特困供养金86.2万元,精准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7户,重度残疾人贫困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14户,为65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居家养老服务;4754名年龄60-80周岁的老年人统一入保银龄安康工程;左岸丽都幼儿园按期启用,宁安小学、柳行中心建设项目同步推进,新增托位190个;小屯棚户区改造项目顺利上房。

强化数字化支撑,搭建乡村治理“一平台”。以“为民、便民、惠民、安民”为宗旨,搭建智慧柳行指挥调度平台,推行“五个一”柳行智治模式。辖区信息“一键可知”,全量采集辖区内人、地、事、物、情等基础数据,组建专题数据库,特别是通过采集辖区内信访人员、精神病人员、孤寡老人等重点群体信息,实现“人口卡片式”管理。辖区场景“一键可查”,平台与“天网工程”并联运行,整合人脸识别AI等物联网设备,集成重点人员管控、智慧消防、非机动车停放管理等多种应用场景,实现从感知发现、分析调度、协同处置、跟踪回访和结案归档闭环处置。辖区诉求“一键可诉”,开发“居民随手拍”小程序,群众实时上传诉求,平台按类别派单,指挥中心、街道部门、村居、网格员四方合力推动事件解决,确保群众合理诉求“件件有着落、事事有回音”。辖区状态“一键可管”,开发“工作通”应用终端,对群众上传诉求、上级安排任务线上分派,实时跟踪进度,对网格员的工作轨迹及工作情况实现“全知晓”。网格事务“一键可参”,开通“民意调查”端口,设置“民意评价”版块,及时了解群众满意度,自4月中旬运行以来,平台已上传、解决各类民意诉求2600余件,事件评价满意率达99.82%。

加速产业化发展,激活乡村治理“内动力”。立足“农业立街、工业强街、开放兴街”的发展思路,加大产业扶持力度,增强经济发展活力。推动发展农业产业,实施“百企联百村,同心共振兴”行动计划,深化“村党组织+企业+农户”发展路径,探索“龙头企业+农产品基地”经营模式,推动村企供求互补、联合发展;积极推进源尚农产品深加工及冷链物流基地建设项目,二期规划建设已完成计划投资的102.73%;利生集团小麦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《案例二十:麦麸膳食纤维提取及改性》成功入选全国粮食加工环节减损增效典型案例;街道获评2022年山东省农业产业强镇。发展壮大集体经济,开展“三资”管理问题专项整治行动,摸清“三资”底数,逐村建立台账,规范村级合同,盘活土地资源;2022年底,农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庄数量达到100%,其中,50万元以上的村庄数量6个,100万元以上的村庄数量2个。加大惠农扶持力度,2022年度,累计发放各项农业补助资金约100万元;全面完成农业保险承保工作,承保率100%;做好灾情后现场勘测及理赔,累计赔付受灾农户41.6万元;完成申请购置农机12套,享受农机购置补贴20余万元;积极推广“齐鲁富民贷”和“小额农贷”,多种渠道为涉农生产专业户提供资金支持。(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一 通讯员 李晨 报道)

标签:
最新推荐
相关推荐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