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化战争中的手机
来源: 哔哩哔哩      时间:2023-06-27 12:35:07

信息历来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环节,无论是古代的经典战役,还是当代信息化战争瞬息万变的战争局势,都离不开信息收集、加工、传递和分析的过程。曾几何时,一战时一个庞大的德国集团军,也仅有1部远程电台(而且还故障频发),而如今,随着智能手机和便携式基站的出现,让战场变得更加透明,同时也更加危机四伏。

今天,就让我们谈谈这三十年来,日益走近生活的手机对于战争的影响。


(资料图片)

1990-2005:功能机时代

看过《黑鹰折翼》这部经典电影的朋友,都会在剧中看到这样一个情节:索马里军阀在美军基地门口的眼线,一边放着羊,一边用手机向摩加迪沙的总部汇报了直升机的动向,这给了索马里军阀足够的反应时间,在美国特种部队即将撤离时,军阀武装就封锁了道路,将美军重重包围。一部不起眼的手机,抹平了双方的信息差距,让美军精心策划的“闪电突袭”变成了街头残酷的街巷战,但在这个时候,手机对于战场的影响,还没有那么直观。

在黑鹰坠落2年后,车臣叛军的老大,卡德罗夫的“昔日盟友”杜达耶夫,在一通卫星电话后,被俄军寻息而来的飞机轰炸毙命。杜达耶夫作为曾经的苏联少将,有着丰富的战场通讯管制经验,也知道卫星电话的通讯可能被敌人定位的风险,但是在多次安全使用卫星电话通讯后,他逐渐丧失了戒备心理,在最后致命的那次电话时,他忘记了“绝不要在一个地点使用两次卫星电话”的铁律,最终被俄罗斯电子战飞机成功定位,并引导轰炸机将其击毙。从那之后,各国军方开始逐渐重视战场对于手机的管制,但是仍然停留在“手机只是普通的,非安全的民用通讯产品”的固有印象里。

进入到2000年代后,手机发展在缓慢中加速,大哥大式的电话机,逐渐被小得多的翻盖机取代,手机变得更小,更能够整合功能。和我一样90年代的朋友,还会记得2000年代,掌上电脑PDA一度非常流行,但后来仍然逃脱不了被整合到手机里的结局,正因如此,手机在战争中的潜力,也越发强大。

2003年,美国悍然入侵伊拉克。但是美国占领伊拉克后,并未像他们预想的那样快速赚取了巨额的石油收入,反而陷入了越打越粘稠的持久战中。由于美军全面排斥原萨达姆的军人加入新政府,这使得这些军人被逼上梁山,成为了美国难以扫尽的恐怖分子。这些人凭借着萨达姆时期掌握的战斗技能,不断使用炸弹,地雷,遥控爆炸物和火箭弹给美国造成巨大的伤害,其中美军遭遇最多的IED(简易爆炸物),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利用改造的手机作为遥控器和起爆器制造的,恐怖分子将手机电话的输出接口(如耳机线或者USB)连接到电控雷管上,然后只需一通电话,手机的振铃转化的电流,就足以激发炸弹。由于它们依托于民用通讯网络,美军和美国军事承包商在绿区内也不得不大量使用手机通讯,无法通过屏蔽所有的手机讯号来阻止炸弹,所以说这种便宜而敏捷的炸弹,给美国造成了极大的杀伤,让美国闻之色变。从那之后,手机在军事上的用途,已经越来越难以让人忽视了。

2005年之后:智能机的辉煌

功能机时代的手机,虽然在战地表现了自己的通讯价值和信号传输价值,但是功能依旧有限。尤其是手机讯号不抗干扰,而且易于被敌人窃听和定位,脱网后失去作用,使得各国军队仍然排斥手机。但在2005年之后,随着智能机时代的来临,手机日益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行动生活助理,这使得手机不可避免的加入到了现代的战争中。

虽然功能手机后期也增加了摄像头,GPS定位等很多能协助战斗的附件,但让智能手机得以改变战场生态的原因,还得得益于”APP“技术的推广。手机软件从固化在功能机ROM,变成了如今可以通过自由编程和封装技术下载的APP,使得手机功能一下子得到了大幅度的延伸,变成了真正可以手持的战场个人电脑。如今,先进的军事三防手机,不仅可以使用民用互联网,也可接入专用的保密内网,甚至部分还能直接和卫星互通信号,使用的APP也从战场地图,炮兵指挥数据传输到战地呼救等应有尽有,使得一部军用手机(或者是专用的单兵手持信息化终端),就能实现过去通讯员+空地引导员+侦查员的多重职能,只需要在手机上打开APP,标记敌人点位,即可呼叫大炮射击,在过去是不可思议的事情。就算没有互联网,手机内置的APP也能够根据炮手和狙击手观测的数据,充当手持火控计算机,校准迫击炮和狙击枪的射击,使得它们在脱网时期仍有着显著的价值。

除了用手机自己的摄像头拍摄目标,用APP计算火力诸元和呼叫支援外,如今的手机凭借强大的可扩展性,也日益成为其他信息化系统的中枢。如在如今战争广泛运用的便携式无人机,很多无人机的操控终端,其实也利用手机(或手机改造的平台)作为控制单元。同时,手机若和VR显示器和操控系统融合,更能够有效的发挥自己移动计算中心的价值,更好的操控无人机,巡飞弹等现代无人化兵器,甚至手机的摄像头、控制板等电子结构,在进行特定加固处理后,就可以直接作为廉价的巡飞弹的操控系统,指挥弹药飞向敌人。

当然,手机和移动信息化终端,终究需要连接到网络才能战斗。如今,随着自组网技术的发展,军用连队级,班排级的自组网设备已经完善,可以很容易将所有的战斗人员,战斗车辆连接到一个网络之内,配合卫星通信、微波通讯中继站,就能让前线士兵更有效的呼唤后方的指挥信息和支援火力,建立起完整的信息化杀伤链。

不过,有利必有弊,过于广泛的军用和民用移动电话,也使得战场的电磁泄漏风险急剧增加。加上如今智能手机渗入到人类日常的方方面面,人类已经难以回归不用手机的时代,因此想要完全阻止士兵使用手机,几乎是做不到的事情。而这一来,必然会导致在和平时代士兵滥用手机导致情报泄漏,或者手游成瘾丧失作战作训的积极性,而战时重蹈杜达耶夫的覆辙的行为也将难以避免。因此,在和平和战时用好手机的好处,避免手机的危害,就是未来军队建设和实战时,各国军队都要做好的课程。

标签:
最新推荐
相关推荐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